「預防勝於治療」這句話相信許多人都耳熟能詳,但是大部分的民眾對於這句屬於「預防醫學」的概念仍一知半解,常忽略許多疾病是可預防的,因而導致無法即時診治。
預防醫學的重要性很明確,但目前推行的成效似乎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民眾有時候因為資訊上的缺乏,或是存有諱疾忌醫的心態,抱著僥倖的心理,認為自己不會這麼倒楣,等到身體很不舒服時才到醫院就醫,因此常常錯失了寶貴的治療時機。
例如B型肝炎及C型肝炎在台灣相當普遍,其與肝硬化、肝癌有顯著的關係,可經由定期檢查胎兒蛋白及腹部超音波,將早期的小肝癌篩檢出,經由手術或栓塞的治療,其預後也比肝癌末期好很多。
B型肝炎是我國的國病,帶原者可能進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更應該針對高危險群病人定期追蹤,透過密集追蹤來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的,正是預防醫學的重要概念。
哪些人會建議做定期做健康檢查呢?
包括個人身體狀況、家族病史、地域性的流行病學;個人身體狀況如有肥胖、體重減輕、倦怠乏力等;家族病史如有糖尿病、高血脂、癌症等;地域性的流行病學,如台灣的B型、C型肝炎感染狀況;有上述因素者,就要提早作健康檢查!!
現代疾病的趨勢以慢性病為主,而慢性病的成因多與危險因子有關,透過健康檢查還是可以先一步揪出慢性病的隱形殺手。
做完健康檢查後,別忘了以下幾項後續的工作
1.報告中建議要追蹤檢查的項目,務必切實遵守。
2.身體某部份如有異常,可找專科醫生針對疑點進一步確定。
3.即使檢查結果正常,身體如有任何異狀或不舒服,也要馬上求醫。
4.改變不好的生活習慣,睡眠要正常且多運動才能促進健康。
5.將每次的健檢報告保留下來,建立自己的身體資料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