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早期可以說是幾乎沒有症狀,大腸癌是台灣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大多數大腸癌是由一粒細小的瘜肉開始形成。瘜肉通常是良性的,但有些會慢慢演變為癌症。這種變化可以歷時10年或以上。若不及早治療,癌細胞會侵入和破壞附近的器官,還可經血液和淋巴系統擴散至身體各部位。
大腸癌的風險因素包括飲食中的纖維含量不足、進食大量紅肉和加工肉食、缺乏體能活動、肥胖、飲酒和吸煙。
據統計,以下類別的人患上大腸癌的機會較高於一般民眾︰
1.50歲或以上男性
2.帶有遺傳性的腸病,例如「家族性大腸腺瘜肉病」或「連氏綜合症」
3.大腸長期發炎,例如「潰瘍性結腸炎」
4.過往有大腸瘜肉
5.有大腸癌家族史,尤其是直系親屬(即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
大腸癌初期症狀 : 大腸癌在病發初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
常見的病徵包括:
1.大便習慣在不明原因下有所改變(腹瀉或便秘),並持續超過兩星期
2.大便帶血或帶有大量黏液
3.大便後仍有便意
4.腹部不適(持續疼痛、腹脹、飽脹或絞痛)
5.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和疲倦
由於這些病徵往往與其他腸道疾病相似,如果你發現有關症狀,應盡早求醫。
大腸癌大部分是吃出來的,透過實踐健康的生活模式,可預防或減低患上大腸癌的風險。
1.減少進食紅肉和加工肉,多進食全穀類、豆類、水果和蔬菜等高纖維食物
2.恆常進行體能活動
3.保持適當體重及腰圍
4.避免飲酒及吸菸
5.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 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所以50歲以上民眾應每1~2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但是有個人或家族瘜肉症或大腸癌病史的民眾,建議直接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檢查年齡也要提早。
糞便潛血檢查被證實可以降低30%的大腸癌發生率,國內每20位陽性受檢者中,就會有一位被確診為大腸癌,而超過一半的受檢者被證實有腺瘤性息肉。35-50歲年齡層,糞便潛血檢查已被證實對於大腸癌及腺瘤性息肉具有較佳的風險預測能力,適用於年輕族群,大約七成的大腸癌在糞便潛血檢查呈現陽性。若你屬於高風險族群,包括自己或家族成員曾經患有腸瘜肉或大腸癌的人士,可以在較年輕時便開始進行檢查,檢查次數亦應較為頻繁。
台北民生檢驗所【基礎大腸癌/胃腸功能快速篩檢,30 分鍾看報告】
檢查特點:
1. 免腸鏡 ---- 2. 免胃鏡
步驟一. 採便 現場採便or在家蒐集檢體送檢皆可
步驟二. 抽血
1.未做過大腸鏡 → 請在這預約
2.有做過大腸鏡 → 請在這預約
通過定期大腸癌篩檢早期發現的話,治癒率可超過85%。大腸癌還可通過調整飲食習慣、保持正常作息少熬夜、多運動與體重控制來預防。
聯絡電話 & Tel:02-2769-8340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5段2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