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在台灣俗稱愛滋病毒,因為愛滋病患身上都有HIV,不過感染 HIV 後,患者不會馬上得愛滋病,一般要等到感染進入最後階段才會病發,若病情控制得好甚至不會變成愛滋病。

image

目前HIV愛滋病毒還無法完全治癒,相關疫苗也尚在研究階段。雖然如此,若能早期發現、及早接受控制,就能有效抑制體內的病毒量,減緩疾病的進程,並防止 HIV 發展成愛滋病。
現在的抗愛滋病毒合併療法(俗稱雞尾酒療法)效果很好,患者得以在病情受控的狀況下延續生命。若能定期追蹤檢查、按時服藥,及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患者就可以維持免疫系統的功能。

何謂愛滋病HIV檢查?
目前最被大眾所關切的檢測方式就是「直接核酸複製技術Nucleic Acid Technology (NAT)」方法也就是大家所稱謂的RT-PCR法,RT-PCR是利用截取血漿中HIV-1病毒RNA,(用來複製病毒蛋白),直接偵測血漿中經複製後的HIV-I各種亞型病毒訊號而非測抗體。

了解了篩檢的方法與篩檢管道,希望大家在碰到愛滋疑慮的時候,一定要勇於主動篩檢,並且請安心,台北民生檢驗所是專人檢測,全程匿名且安全;最重要的還是慎選性伴侶,遵守安全性行為。

台北民生醫事檢驗所

全身性病檢查【愛滋病】【STD檢查】

image

聯絡電話 & Tel:02-2769-8340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5段218號

image

台北民生醫事檢驗所-提供全面的性傳染病檢查,覆蓋15種常見性傳染病,為你提供最安心和保密的服務 。

疫情期間,本所檢驗業務時間暫時滾動式調整。 ( 網路預約服務至 晚上7:00 )

週一 ~ 週五-- 09:00 ~ 20:30

週六 --  09:00 ~ 20:00 

週日&例假日 -- 09:00 ~ 12:00

中午 12:30 ~ 下午 14:00 為醫療人員休息時間,此時段無法預約 敬請見諒 !

image

感染愛滋初期一定會有的症狀過血液檢測才能確認,而檢測台北愛滋篩檢多久的精準度,取決於最快愛滋篩檢時間接觸 HIV 的時間,例如最後一次從事不安全性行為匿名愛滋篩檢


治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一大障礙是病毒的高遺傳變異性

HIV可分為兩種主要類型:HIV-1型和HIV-2型。

image

HIV-1與生活在西非的黑猩猩和大猩猩體內發現的病毒有關,而HIV-2與西非的瀕危靈長類白頂白眉猴體內發現的病毒有關。HIV-1病毒向下可分為幾組:其中,HIV-1的M組病毒數量占優,是愛滋病(AIDS)流行的肇因。基於基因序列資料,M組可進一步細分為各亞型。已知某一些亞型更具毒性或對不同藥物具有抗藥性。通常認為,HIV-2病毒的毒性比HIV-1低,也更不容易傳播:儘管已知HIV-2也會導致愛滋病。

HIV-1
HIV-1是本病毒最常見和最致病的毒株。科學家將HIV-1分為主組(M組)和兩個或更多的次組:N組、O組和可能的P組。據信,各組分別代表著幾次從SIV到人類的獨立傳染(然而同組的亞型則不是)。 在HIV-1的基因組全序列的6種可能的,共發現了39條,但其中只有少數是功能性的。

M組
M組的「M」代表主要即「Major」,這是迄今最常見的HIV類型,它感染了超過90%的HIV/AIDS個案。M組向下可分為多條演化支,被稱為「亞型」;這些亞型也以一個字母表示。此外,不同的亞型可以重組成所謂的「流行重組形式」(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CRF),每一個CRF以一個數字代稱。例如,CRF12_BF是B和F亞型的重組。
•    A亞型常見於西非。
•    B亞型是歐洲、美洲、日本和澳大利亞的主要類型。
•    C亞型是南非、東非、印度、尼泊爾和中國部分地區的主要類型。
•    D亞型通常僅出現在東非和中非。
•    (E亞型)曾用於描述名為CRF01_AE的毒株,其發現於東南亞(泰國),為異性戀中的主要類型:因為其傳染率遠高於其他大多數的亞型。
•    F亞型發現於中非、南美洲和東歐地區。
•    G亞型(以及CRF02_AG)發現於非洲和中歐地區。
•    H亞型僅限於中非。
•    (I亞型)曾用於描述現今被認為是CRF04_cpx的毒株;其中,cpx用於表示幾種亞型的「複合」重組。J亞型主要發現於北非、中非、西非以及加勒比地區。
•    K亞型僅限於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喀麥隆境內。
如上亞型有時會被進一步細分為亞亞型,例如A1、A2、F1和F2。
N組
N組的「N」代表著「非M」即「non-M」、「非O」即「non-O」。該組是弗朗科-喀麥隆團隊在1998年發現的。當時,他們在一位因愛滋病死於1995年的喀麥隆婦女身上鑑定並分離出了HIV-1毒株YBF380,並發現這一毒株會與來自SIVcpz(來自黑猩猩的猴免疫缺陷病毒)的包膜抗原發生反應,但不會與M組或O組的發生反應;這表明它確實是HIV-1的一種新毒株。截至2015年,已記錄到的N組感染少於20例

O組
O組(「O」代表「離群者」,即「Outlier」)通常不在西非和中非以外的地區出現。據報導,該毒株最常見於喀麥隆:一項1997年的調查顯示,當地共有2%的HIV陽性樣本來自O組。O組曾引起過一些關注,因為早期版本的HIV-1檢測套件無法檢測到該組毒株。然而,現在已經開發出了更先進的HIV檢測方式來檢測O組和N組。
P組
2009年,據報導,一條新近分析的HIV序列被認為更接近於在野生大猩猩身上新發現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Vgor),而非來自黑猩猩的SIVcpz。該病毒是從一位定居在法國的喀麥隆婦女身上分離出的,她在2004年被診斷感染有HIV-1病毒。報告這一序列的科學家將其列入擬議的P組,「等待確定其他人類個案」


HIV-2
在非洲以外地區,HIV-2並未廣泛流行。1987年,在美國發現第一例個案。 許多檢測HIV-1的套件亦可用於檢測HIV-2。
截至2010年,HIV-2病毒已知的分組共有8組(A到H)。其中,只有A組和B組流行。A組主要發現於西非,但已全球擴散到安哥拉、莫三比克、巴西、印度、歐洲和美國。儘管HIV-2有著全球範圍的分布,但B組仍然主要限於西非。[18][19] 儘管其分布相對受限,診斷表現出HIV感染症狀的患者時,需要考慮HIV-2的情況並不僅限於來自西非的患者,還應包括與來自西非的人有體液交換的患者(如共用針頭、性接觸等)。
HIV-2與在白頂白眉猴中流行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Vsmm)關係密切,這一靈長類物種棲息在西非沿岸的森林裡。種系發生分析顯示,和在人類中顯著擴散的兩種HIV-2毒株(A組和B組)最密切相關的病毒,是在象牙海岸西部塔伊森林的白頂白眉猴體內發現的SIVsmm。
另外6個已知的HIV-2組,每組均只有一名個案。它們可能分別來自從白頂白眉猴到人類的幾次獨立傳染。在利比亞的兩個人身上發現了C組和D組,在獅子山的兩個人身上發現了E組和F組,在象牙海岸的兩個人身上發現了G組和H組。上述每種HIV-2毒株(人類可能是其終結宿主)和來自所感染人類同一國的白頂白眉猴身上發現的SIVsmm毒株最為相關。
診斷
當患者沒有症狀,但存在HIV血液檢測陽性結果時,可被診斷為HIV-2。Multispot HIV-1/HIV-2快速檢測是目前唯一經FDA批准的區分這兩種病毒的方法。可以識別出HIV-1、HIV-1的O組以及HIV-2的酶免疫測定,一直以來都是篩查和診斷HIV的推薦方法。如果在組合篩查中發現測試結果雖為陽性,但HIV-1免疫墨點法卻無法確定結果時,則還應進行胺基酸測試等後續測試,以區分感染類型。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當個體具有西非血統,或曾與具有該血統的其他人性接觸或共用過針頭時,應考慮可區分HIV-2的診斷方式。西非被列為最高風險,因為該病毒起源於這一地區。
治療
HIV-2的致病性被發現低於HIV-1。HIV-2的致病機理並不十分明確,它與HIV-1的具體差異亦不了解;然而,已知HIV-2的傳播速率遠低於HIV-1。兩種病毒的感染都可以讓感染者患上愛滋病,也都可以突變產生抗藥性。HIV-2患者的疾病監測包括臨床評估和CD4細胞計數,而治療手段包括使用抗反轉錄病毒治療(ART)、核苷反轉錄酶抑制劑(NRTI)、蛋白酶抑制劑(PI)和非核苷反轉錄酶抑制劑(NNRTI),並聯合使用CCR5共受體拮抗劑和融合抑制劑。
尚未確定對HIV-2的初始和二線治療方案。HIV-2似乎本身對NNRTI有抗性,但可能對NRTI敏感,儘管目前對其機理不甚了解。蛋白酶抑制劑呈現的效果多變,整合酶抑制劑則尚在評估中。針對上述治療的組合方案研究指出,其治療效果受組合使用藥物的不同而變化。儘管尚不明確HIV-1和HIV-2病毒的致病機理,但已知二者的致病途徑和模式有所不同,使得用以評估HIV-1抗藥性相關突變的算法,無法作用於HIV-2。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民生醫事檢驗所 的頭像
    民生醫事檢驗所

    民生醫事檢驗所X光檢查-感染愛滋-過敏原檢測-勞工身體體檢-健康檢查諮詢網

    民生醫事檢驗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